最近,有一支短片非常受欢迎,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了。
整个过程堪称见证奇迹的时刻。
通过这样的短片,你们也可以了解到各幕后工种的具体职责,也算是非常好的科普了。
瑞贝卡·威尔森(动画)
瑞贝卡·威尔森主演的段落非常可爱,配合她搞笑的表演。她扮演一位服务员正在餐厅沮丧的打扫着卫生,这时餐桌上的迷你自动唱机突然播放起《走在阳光下》的歌曲,音符以卡通形式飘荡出来。
接着是各种调味料、盘子也变成了卡通元素,所有这些与歌曲的节奏混合在一起,威尔森跟着它们翩翩起舞。在沉闷的餐馆中,突然加入这些动画,立即把死气沉沉的阴郁一扫而光,画面变得生气盎然。
不过一个顾客的服务铃响起,这场“白日梦”宣告结束,服务员再度回到了她死气沉沉的工作中,充分展示了动画带给观众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
真实场景与卡通世界交织在一起,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起,童星洛伊丝·哈德威克和菲利克斯猫主演的《爱丽丝在卡通国》系列就已经在尝试这么做了。
1934年的《好莱坞派对》用视觉错位把平面的米老鼠,和立体的真人演员杰米·杜兰特放在一起表演。
1940年的《幻想曲》也有极短暂的真人交响乐与米老鼠结合的画面。
1945年的《起锚》里,金·凯利和老鼠杰瑞的共舞的画面,动作配合已经日臻完善。
《起锚》
1946年的《南方之歌》是迪士尼第一部长篇真人与动画合演的电影,以往真人与动画结合多是短片,或是长片中很短的一部分。
“游泳皇后”埃丝特·威廉斯在1953年的《湿身危险》里与汤姆和杰瑞共游,成为全片最重要的镜头。
《湿身危险》
导演罗伯特·赞米基斯采用黑色侦探片和喜剧片相结合的类型模式,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黄金时期的迪士尼卡通王国为故事背景,采用八十年代当时最先进的特效,将真人和动画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赋予动画电影以新的面貌。至此,真人实拍与动画相结合已不再停留于实验阶段。这项技术日趋成熟,逐渐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如今,观众对视觉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个好故事的前提下,技术与视觉的展现就显得尤其重要。不过在如今的电影中,动画已经是缺一不可了,它微电影中的各项细节添砖加瓦,足可以假乱真了。
佩丽冉卡·曹帕拉(摄影)
想必Opale的那支MV《SparklesandWine》为这支短片提供了灵感。
那段MV同样以一个女演员为中心,使用彩色LED和圣诞彩灯,使女演员的容貌看起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唐顿庄园》的建设部门帮着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木轮。然后导演将摄影机和彩灯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木轮来达到想要的效果了。
MV《SparklesandWine》
Opale的MV其实是向已故的法国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致敬。克鲁佐在他未完成的电影《地狱》(1964)中,就采用过类似的照明法。
《地狱》
古典好莱坞时期,尤其是黑色电影,演员面部的打光一直都是门学问。比如劳伦.巴考尔1944年拍的两张回眸照,天使和魔鬼也全在表情和打光上了。
玛琳.黛德丽的面部阴影总是美的恰到好处,她自己就是一个专业的布光师。碰到不如她专业的摄影师,也会在私下里解决分歧。
萨尔玛·海耶克(服装设计)
萨尔玛·海耶克的段落,显然是参考自古典好莱坞时期演员的试镜录像或定妆照。通常,试镜录像前会有该演员的个人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头发的颜色以及演员履历等,需要演员穿着戏服,演出一场片中的戏码。
海耶克穿着三种不同的服装亮相,即使周围的场景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转换造型,依然可以感受到三种不一样的海耶克,优雅、端庄、活泼,这就是服装设计的重要性。
试镜录像,如蒂比·海德莉在《群鸟》的试镜,就有特别的室内陈设,还有其他演员与之对戏,她会配合不同的服装表演不同的戏码。
《蒂凡尼的早餐》
2013年奥斯卡红毯上的海耶克
莱斯利·尼尔森在电影《绝命错杀令》里也就有过类似的一段:在这场恶搞《西北偏北》飞机追杀戏的场景中,一架怀有敌意的飞机正向尼尔森扮演的主角袭来,等飞机逼近时才发现这也是一架玩具飞机,它并不是要向主角扫射或撒农药,而是直接机头撞人头。
罗萨里奥·道森(化妆与发型设计)
罗萨里奥·道森的段落则展示了如何通过特效化妆与发型把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变成一个白发苍老、面容憔悴的女士。
在1931年版的《化身博士》中,一向技术超前的导演鲁宾·马莫利安为了追求一镜到底的变身效果,将红色液体涂在主角眼眶上,再让摄影师使用红、蓝胶片拍摄,以达到“消失”的过滤效果,最后再洗成黑白色。
在《小巨人》中,传奇化妆师迪克·史密斯设计了一款乳胶脸,达斯汀·霍夫曼戴上他之后还可以眨眼睛,这在当时的特效化妆领域是革命性的。
佐伊·索尔达娜(音响效果)
佐伊·索尔达娜展示了声音是如何工作的,在她的段落中,整个场景只有一个演出的幕布来代表台前和幕后。索尔达娜并没有发出一声,却透过不同的背景音效把她上台前的忐忑(内化)和演出时的欢呼声(外化)一并呈现给观众。
用声音手段来诠释一个人的内心波澜,早在默片刚刚出现时就已经有过。在希区柯克的第一部有声片《讹诈》(也是他的最后一部默片,分有声版和默片版)那场经典的餐桌戏里,“刀子”一词的被希区柯克适度地夸大和重复,进而过渡为女人内心的画外音式的独白。
米歇尔·罗德里格兹(原创配乐)
米歇尔·罗德里格兹的短片与“音响效果”的短片概念相当,她有节奏地打破了桌上的玻璃器皿,却没有出现玻璃破碎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配乐声,也赋予影片新的含义。
如今,配乐几经成为影视艺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有时候观众并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却会不由自主地受其引导,产生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好的配乐会给影片加分很多。
就好像失去了约翰·威廉姆斯的斯皮尔伯格电影,失去了莫里康内的莱昂内电影,失去了汉斯·季莫的诺兰电影。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去掉配乐,那一段路就会差了很多。实际上,在影片发行的DVD的花絮中,就有一段不带配乐的版本,你会发现,效果果然大打折扣。音乐所能表现出来的恐怖与残忍,会使观众感到这个场景的视觉效果更加的毛骨悚然。
是一种心理上的推动力。
盖尔·加朵(美术指导)
盖尔·加朵身穿红礼服,在一间带有家具的华丽房间里喝东西,但随着工作人员将每个布景、家具、道具逐一拿走,场景变成了空无一物的摄影棚。
对,这就是美术指导与场景设计的魔力。
杨紫琼(视觉效果)
杨紫琼则以昏迷的状态沉在深海,突然她睁开双眼,我们才发现她只是坐在椅子上演出了这场戏。
原来水下的效果都是利用光影和色调的视觉误差拍出来的,而她的头发和飘起的裙摆也是借助风扇的作用,完全是一种“水形物语”的假象。毕竟,很多演员并不会游水。
真实的水下镜头并不像片中那么美,还记得《猎人之夜》里的谢利·温特斯吗?她也有一场类似的水下戏。那就真的是在水下拍摄的,是在二十世纪福斯的水缸里,水缸里满是浑浊的水和剥落的颜料。现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拍摄水下戏已经方便了太多。
每部电影背后,都浸透着工作人员的诚意和心血,各部门各司其职,缺一不可,来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