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这段时间,有两部超英题材的影视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MCU的衍生剧《月光骑士》,和DC的《新蝙蝠侠》电影。
不管是在口碑上,还是在议论度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尤其是两部作品,有别于以往的超级英雄作品。
在风格上,比起以往的超级英雄作品,会显得比较“暴力”。
这种暴力,并不是概念意义上的暴力,而是画面上的血腥以及黑暗,甚至是主角的身份构成。
毕竟钢铁侠用导弹打击反派,与“精神病人”肉搏的刀刀见血,都是暴力。
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也没有谁比谁更优雅。
再加上。
近几年来,对于所谓的“超级英雄黑暗画风”的讨论,也是愈演愈烈。
但真正做到所谓的“黑暗”、“人性”的超英作品,却鲜少。
根本原因,还是黑暗向的超英题材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导致对应的影视作品也少。
暗黑向的超英影视作品赚钱吗?能做到口碑票房双丰收吗?
这是很多超英影视作品,在立项前,资本方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能挣钱,那就搞!
不能赚钱,你口碑再好,关老子屁事?
具体案例参考DCEU,这个充满争议性的电影宇宙,虽然有很多原因导致这个电影宇宙半死不活。
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电影宇宙,不赚钱。
对于商业电影而言,不赚钱,就是原罪。
资本方可不会拿钱出来跟你谈情怀,不赚钱的电影,统统都被资本扫地出门。
所以。
这是掣肘黑暗向超英题材影视作品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
黑暗向成人向的作品,本身受众较少,上映到电影院绝对是一个限制级,自然就少了儿童票。
这种先天性失去一部分市场的电影,想要得到投资人的认可。
在剧情和卖点上,天生就比其他超级英雄电影要求更高。
其次,就是暗黑向与超英属性的不兼容。
超级英雄自诞生起,就是自带伟光正属性,超人必须是要干死卢秃子,蝙蝠侠也注定了要与小丑是死敌。
所以,这种暗黑向的超英作品,在选角创作上,也是有一定的限制。
钢铁侠这种英雄,还可以塑造为放荡不羁的性格。
但是其他的超级英雄呢?
当美国队长的BGM成为“为了你不敢懈怠,再累也伪装起来”的时候,当蜘蛛侠成为恶霸的时候,观众难免会有出戏的感觉。
因为有别于漫画粉,路人观众,或者刚入坑的粉丝对于并没有经历过漫画当中各种内容的“折磨”。
这个群体,对于这些英雄的认知,仅仅都是停留在电影,以及几个出名的篇章。
所以。
当这些英雄的属性走歪的时候,电影的口碑可能就会出现崩塌的风险。
具体案例参考《超人:钢铁之躯》的扭脖子超人。
当时有一大票超人粉丝对此表示抗议,完全不符合超人的人设,甚至是安全违背了超人诞生八十多年以来,粉丝所形成的共同认知。
由此可见,黑暗向的超英影视题材的先天限制因素。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依然有投资方看准这个蓝海市场。
拍出来一些口碑与票房俱佳的影视作品。
比如《小丑》、《自杀小队》、《死侍》以及前不久的《新蝙蝠侠》与《月光骑士》等等。
前几部作品不用多说。
基本上是以超英素材当中的反派角色,或者本身带有亦正亦邪属性的角色。
所以在改编上,不用花费心思。
但是对于后面的角色,蝙蝠侠与月光骑士。
这两者从角色属性上来看,妥妥的正义使者,导演能够直接安排他们做出反角色属性的事情?
显然是不能。
所以,在改编上,就更加考验导演的功力。
《新蝙蝠侠》选择了一个特殊时期,蝙蝠侠的迷茫。
而《月光骑士》则是设置主角为“人格分裂”,被观众戏称为精神病患者。
这两者的角色属性,就带有了一种不稳定性质。
观众能够透过英雄的迷茫,看到自己的迷茫,以及对生活的无力。
与其说,这是黑暗向的画风,倒不如说是成人现实向的画风。
而这,或许也是超英题材发展的一个方向,因为超英题材发展到现如今,基本上的路子都被走过了。
现实题材,则是很少会有导演会这样去拍。
但拍好了,无一例外都是爆款。
比如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小丑》都是这一类型下的代表作。